台人赴陸旅遊存年齡斷層 年輕人不愛也不敢去 寄望「小紅書世代」

撰文:許祺安
出版:更新:

台灣赴中國大陸旅遊者眾,年齡上卻有明顯斷層。過去16年,50至59歲台灣人赴內地累計942萬人次,20至29歲群體僅290萬人次。有分析指出,台灣年輕人不愛去中國大陸,除了對風景古蹟沒興趣,更與政治因素有關。

台媒《中央社》18日報道,台灣自2008年開放兩岸直航,交通部觀光署觀光統計資料庫2008至2023年出境數據顯示,這16年來,台灣飛中國大陸累計3815萬人次,是台灣人第2大出境目的地,僅次於赴日本的3955萬人次。

以年齡來看,過去16年赴中國大陸累計人次以50至59歲942萬人次最多,40至49歲935萬人次居次,20至29歲年輕族群人次僅290萬,有明顯斷層;作為對照,該年齡層赴日人次為655萬,是赴中人次的2.25倍。

+6

從出境數據大致可看出台灣民眾的旅遊偏好。雖然出境數據包含商務客,台灣旅遊品質保障協會媒體公關宣導委員會主委李奇嶽表示,遊客一定多於商務旅客,出境數據仍可看出旅遊目的地趨勢,依其接觸團客經驗也顯示,年長者明顯比年輕人更愛去中國。

李奇嶽表示,台灣赴中的旅行團以中老年的銀髮族居多,年輕人幾乎都是被父母或長輩帶去的。李奇嶽指出,年輕人比較喜歡都市流行文化,中國旅遊以鄉下風景區、古蹟為主,「年輕人比較不會喜歡去看什麼大山大水,年輕人喜歡那種比較熱鬧、popular、虛華的、購物的、吃東西、買東西的,他不會去跑廟嘛」。

報道援引台灣靜宜大學觀光事業學系副教授黃正聰分析,指年輕人喜歡追求流行時尚、在社群媒體上po文打卡,「年輕人如果去大陸拍照然後傳給人家看,可能不會獲得好評啊」。

YouTube頻道「阿臉呷跨賣」有11.7萬訂閱者,頻道內容介紹許多中國美食旅遊。頻道經營者阿臉也觀察到,他的頻道觀眾「不這麼的年輕化」,「因為大家會覺得去日本很酷,但不會覺得去上海很酷吧」。

李奇嶽、黃正聰同步指出,文化親近性也會影響旅遊地點選擇,台灣中老年族群受早年教科書影響,對中國歷史、地理等方面了解較多,對中國好感度也較高;相對之下,20至39歲年輕族群受日本文化影響較深,許多年輕人從小看著日劇、動漫長大,自然對日本文化感到好奇。

+8

此外,政治更是近年影響台灣年輕人不愛赴中國大陸旅遊的一大因素。李奇嶽指出,在蔡英文執政後,赴陸旅遊年輕人有變少跡象,「馬英九執政跟蔡英文執政的時候會有一些差距,去大陸的人數有在降,去日本的人數在往上爬」。

交通部觀光署觀光統計資料庫出境數據顯示,蔡英文政府2016年執政,最初赴陸人次穩定攀升,至2018年達到高峰417萬人次,其中50至59歲年齡層赴陸人次,更是在2018年首度突破百萬人次,佔當年赴陸人次的24.23%。

2019年,台灣赴陸人次開始下降,尤以7、8月最明顯,此前香港爆發大規模反修例運動。其中20至29歲、30至39歲年輕人赴陸人次降幅較大,與去年同期相比,20至29歲7月赴陸人次更是大減19.8%。其他年齡層7、8月較去年同期也都減少10%以上,唯獨60歲以上降幅在5%以內較不受影響。

後續歷經3年COVID-19疫情,中國邊境終於迎來解封,2023年赴陸人次卻只有176萬,遠不及疫情前的400多萬。李奇嶽表示,主要與台灣赴大陸旅行團尚未恢復有關。

+1

去年8月,台灣宣布恢復旅行社組旅遊團赴陸旅遊相關規劃,之後於今年2月喊停,出發日期在3月1日至5月31日間的旅遊團仍可成行;6月1日之後的團不能出團。

李奇嶽表示,當時報名狀況很熱烈,尤其是新疆、內蒙古等團,原本已經招到7、8月,卻因政治因素終止。他說,兩岸觀光交流對台灣航空業、旅行業者而言大概佔4成市場,「我們當然是希望兩岸的旅遊交流要盡速恢復」。

黃正聰分析,去年下半年台灣人赴大陸旅遊單月約20萬人次左右,與疫情前2019年相比大約恢復近6成。

他認為,即使兩岸互相開放旅遊,台灣人赴陸旅遊大概也只會恢復到疫情前8成左右,這與政治因素有關,「大陸這幾年其實對台灣的態度算是蠻強硬的,包括這些軍機繞台的事情,很多民眾心裡可能也不太舒服」。

不過Youtuber「阿臉呷跨賣」從他的頻道觀察,發現台灣民眾對於城市與美食的接受度還是蠻高的,尤其是這兩年在台灣流行起的螺螄粉、酸菜魚等內地美食;他的上海迪士尼攻略影片也有吸引到新觀眾。他認為,若要向年輕人宣傳大陸旅遊,可以從美食或是迪士尼樂園出發。

有趣的是,「阿臉呷跨賣」還發現,10幾歲至20歲左右的青少年族群對於中國有較多好感,推估與他們使用抖音、小紅書等內地社群媒體有關,「我覺得20幾歲這一年齡層可能對中國的興趣是偏低的,但是10幾歲的人應該沒有,因為他們在抖音跟小紅書的環境下長大」 。